2024年中级注安《技术基础》科目只是中,我们将关注从第31到第40的章节要点。这些要点覆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如电气安全、防火防爆、职业健康等,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知识和管理策略。
考点 31:疲劳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的懒惰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得到休息。
2)疲劳产生的原因
归结起来疲劳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泛指一切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产生影响的工作环境,包括: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如作业时间过久、强度过大、速度过快、体位欠佳等;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设计不良。如控制器、显示器不适合于人的心理及生理要求;工作环境很差。如照明欠佳,噪声太强,振动、高温、高湿以及空气污染等。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作业者因素包括作业者的熟练程度、操作技巧、身体素质及对工作的适应性,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以及劳动情绪等。大多数影响因素都会带来生理疲劳,但是肌体疲劳与主观疲劳感未必同时发生,有时肌体尚未进入疲劳状态,却出现了心理疲劳。如劳动效果不佳、劳动内容单调、劳动环境缺乏安全感、劳动技能不熟练等原因会诱发心理疲劳。
记忆方法:工作条件因素大多都是外部因素,作业者本身的因素都是自己的问题。
考点 32:人的心理特性
有事故统计的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事故占 70%-75%,或者更多。安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
2.性格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
3.需要
需要是人们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4.情绪
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绪带有情境性,它由一定的情境引起,并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5.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与表现。
记忆方法:心意需情就能性
考点 33:机械的特性
(一)信息接收;对于信息接收,机器检测度量的范围非常广。
(二)信息处理;对于信息处理,机器若按预先编程,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工作。记忆正确并能长时间储存,调出速度快;能连续进行超精密的重复操作和按程序的大量常规操作,可靠性较高;对处理液体、气体和粉状体等比人优越,但处理柔软物体不如人;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但难以修正错误;图形识别能力弱。
(三)信息的交流与输出;机器与能够输出极大的和极小的功率,但在作精细的调整方面,多数情况下不如人手,难做精细的调整;不能随机应变。
(四)学习与归纳能力;机器的学习能力较差,灵活性也较差,只能理解特定的事物,决策方式只能通过预先编程来确定。
(五)可靠性和适应性;可连续、稳定、长期地运转;机器可进行单调的重复性作业而不会疲劳和厌烦;对意外事件则无能为力;机器的特性固定不变,不易出错,但是一旦出错则不易修正。
(六)环境适应性;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机器能非常好地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
(七)成本;在成本方面,机器设备一次性投资可能过高,包括购置费、运转和保养维修费;但是在寿命期限内的运行成本较人工成本要低;不足是万一机器不能使用,本身价值完全失去。
记忆方法:柔软物理不如人,信息处理优于人,学习归纳人更优,可靠适应机更优。
考点 34: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可分为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三种。在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中,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进行操作。在控制系统中设置监控装置,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是现代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人机系统类型。其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
在自动化系统中,则以机为主体,机器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于闭环系统的机器自身的控制,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监视自动化机器的工作。只有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差错时,人才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措施。该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是否失灵以及人处于低负荷时的应急反应变差等情形。
记忆方法:将半自动化比作人开车,将全自动化比作无人驾驶汽车进行理解记忆
考点 35:色彩环境
1)色彩对人的影响
色彩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视觉疲劳的影响。由于人眼对明度和彩度的分辨力较差,在选择色彩对比时,常以色调对比为主。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色彩对人体其他系统的机能和生理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红色色调会使人的各种器官机能兴奋和不稳定,有促使血压升高及脉搏加快的作用;而蓝色、绿色等色调则会抑制各种器官的兴奋并使机能稳定,可起到一定的降低血压及减缓脉搏的作用。
记忆方法:蓝、紫最严重,黄绿、绿、绿蓝护眼,红色喜庆,绿蓝压抑。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电气事故及危害考点
36:电击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线电击、两线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单线电击是人体站在导电性地面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带电导体由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单线电击是发生最多的触电事故。其危险程度与带电体电压、人体电阻、鞋袜
条件、地面状态等因素有关。
两线电击是不接地状态的人体某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个导体时由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其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
跨步电压电击是人体进入地面带电的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的跨步电压造成的电击。故障接地点附近(特别是高压故障接地点附近),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防雷接地装置附近以及可能落雷的高大树木或高大设施所在的地面均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记忆方法:直接对应正常状态,间接对应故障状态,单线和大地有连接,双线和大地绝缘,跨步是两脚之间有压差。
考点 37:电伤
按照电流转换成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不同形式,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高压电弧和低压电弧都能造成严重烧伤。高压电弧的烧伤更为严重一些。电流灼伤是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越大,电流灼伤越严重。皮肤金属化是电弧使金属熔化、气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造成的伤害。电烙印是电流通过人体后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电气机械性伤害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强烈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造成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记忆方法:电弧烧伤最危险,电流灼伤电转热,皮肤金属浸入皮,电烙印留永久斑,电气机械内部坏,电光眼源于红紫.
考点 38: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生理反应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事先没有任何预兆,伤害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而且,人体一旦遭到电击后,防卫能力迅速降低。小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给人以不同程度的刺激,使人体组织发生变异。电流对机体除直接起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因此,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一些没有电流通过的部位也会发生强烈反应,甚至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会受到影响。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等症状。数十至数百毫安的小电流通过人体短时间使人致命的最危险的原因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呼吸麻痹和中止、电休克虽然也可能导致死亡,但其危险性比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危险性小得多。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 1000 次以上,但幅值很小,而且没有规则,血液实际上中止循环,如抢救不及时,数秒钟至数分钟将由诊断性死亡转为生物性死亡。
记忆方法:电流小,影响大,生物效应组织变
考点 39:室颤电流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命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纤维性颤动。室颤电流除决定于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等电气参数外,还决定于机体组织、心脏功能等个体特征。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室颤电流约为 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跳动周期时,室颤电流约为 500mA。当电流持续时间在 0.1s 以下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500mA 以上乃至数安的电流才可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如果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记忆方法:超过五十,短于五百,越长越小
考点 40:人体阻抗
在干燥条件下,当接触电压在 100~220V 范围内时,人体电阻大致上在 2000~3000Ω之间。皮肤状态对人体电阻的影响很大。如皮肤长时间湿润,则角质层变得松软而饱含水分,皮肤电阻几乎消失。大量出汗后,人体电阻明显降低。金属粉、煤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乃至渗入汗腺也会大大降低人体电阻。角质层或表皮破损,也会明显降低人体电阻。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电阻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时,人体电阻也会降低。此外,人体电阻还与个体特征有关。
记忆方法:人体电阻两三千,压力面积温度降
2024年中级注安《技术基础》的知识掌握,通过掌握第31到第40的章节要点,我们不仅能够增强对特定安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能有效地整合这些技术知识,以构建更为全面和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些要点的掌握,将极大地提升我们应对复杂安全问题的能力,确保在不同环境下都能维持高标准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