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深入中级注安《煤矿安全》的备考领域,煤矿井下涌水特征的解读成为考生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中科建安紧跟考试要求,对井下涌水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以及预测预警技术进行了多方位的梳理与讲解。
第五章防治水技术
第一节矿井水害管理
考点一:煤矿井下突水水源及涌水特征(考频 1 次)
(三)岩溶含水层水及其涌水特征
岩溶含水层极不均一,且多为底板充水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和矿井防治水难度较大;岩溶充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多比较复杂,一般水量大、水压高(取决于埋藏条件和补给区位置)、来势猛、水量稳定、不易疏干,矿床涌水量一般较大,疏排地下水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地面塌陷、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源枯竭等)也多,影响范围较广;其充水程度与岩溶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岩溶水淹井在矿井水害中是最突出的问题,在煤矿开采中,因岩溶水而发生淹井的次数最多,损失也最大。
(四)裂隙含水层水及其涌水特征
坚硬岩层裂隙充水水源,往往在采掘工作面揭露其含水层时进入巷道和工作面,特点是水量较小,运动速度较慢,但水压往往很大。当裂隙水与其他水源无水力联系时,在多数情况下,涌水量将逐渐减小,易被疏干。
裂隙含水层的充水特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裂隙的成因和性质。不同成因的裂隙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但其含水性与导水性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断层、构造裂隙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呈带状分布,且一般发育较强,往往能形成较强的含水带或导水带,并能沟通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区域构造裂隙则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各种岩层中,尤以坚硬脆性岩层中发育较强。
(五)孔隙含水层水及其涌水特征
孔隙含水层一般埋藏较浅,易于得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它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和大气降水的渗入强度往往是决定矿井充水量大小和变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孔隙含水层的富水性一般较裂隙含水层和岩溶含水层要均一,它多以比较均一的入渗形式向矿井充水,有时也造成流砂溃入矿井。在开采松散岩层下伏煤层时常会遇到上覆厚层松散层底部的砂砾石孔隙充水水源,其矿井涌水主要特点是不但有水流入矿井,而且常伴有流砂溃入。
通过中科建安的悉心准备,愿考生们能够掌握井下涌水特征的分析方法,了解涌水量变化的内在规律,并学会运用预测预警技术提前识别潜在的水害风险。这些知识与技能不仅对于考试至关重要,也将为考生未来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中科建安陪伴在考生身边,助力每位学员在职业道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