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A公司为一家生产石油化工催化剂的企业,于 2010 年建成投产,厂址设立在当地政府规划许可的化工园区内,主要产品过氧乙酸。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有双氧水、醋酸、甲醇、硫酸、天然气、氮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和储存单元包括甲类车间、甲类易燃物仓库、化学品储罐区、氮气储罐等。主要生产工艺属于过氧化工艺,由 30%双氧水和醋酸在催化剂硫酸的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反应温度 150℃,反应压力 0.3 MPa。主要设备包括过氧化反应釜、中间储罐、分离器、冷凝器、输送泵等。生产过程采用 DCS 控制,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设置了SIS 系统。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两座甲醇储罐构成了二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021 年初,该公司委托某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评价报告描述:该公司与周边防护目标的间距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2018年版)和《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B 51283) 等标准的要求;生产装置供电负荷为一级供电负荷,由一路电源供电;过氧化工艺生产装置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了紧急停车功能,现场勘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紧急停车系统正在改造未投入使用:甲醇储罐区未设紧急切断阀;甲类易燃物仓库新增储存双氧水物料;委托有资质单位完成了过氧化工艺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危险度为 3 级;委托具有乙级石油化工设计资质的设计院进行了安全设计诊断工作。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均经过了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证。该公司建立了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如下安全管理制度:(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安全管理制度;(4)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6)事故事件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共22分):
1.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T37243 ),判定该公司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
2.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 121号),说明本案例中,涉及哪几项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
3.该项目涉及过氧化危险化工工艺,说明该工艺的危险特点。
4.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和安全评价报告的描述,提出过氧化反应工艺过程风险管控的措施建议。
1.不符合要求,理由如下:两座甲醇储罐构成了二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对于不涉及爆炸物但涉及有毒气体或易燃气体,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采用定量风险评价。
2.(1)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3)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4)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
(5) 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1)过氧化物都含有过氧基(-O-O-),属含能物质,由于过氧键结合力弱,断裂时所需的能量不大,对热、振动、冲击或摩擦等都极为敏感,极易分解甚至爆炸。
(2)过氧化物与有机物、纤维接触时易发生氧化、产生火灾。
(3)反应气相组成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具有燃爆危险。
4.(1)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
(2)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及紧急切断动力系统。
(3)紧急断料系统。
(4)紧急冷却系统。
(5)紧急送入惰性气体的系统。
(6)气相氧含量监测、报警和联锁。
(7)紧急停车系统。
(8)安全泄放系统。
(9)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