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风险源辨识
道路安全生产风险是指道路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
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第一类风险源。又称根源风险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 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第二类风险源。又称状态风险源,导致能量及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状态危险源,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状态。
第三类风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管理或组织因素(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包含管理组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失误。
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指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风险辨识包括风险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辨识。
(1)确定风险辨识范围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业务经营范围,综合考虑不同业务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以及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一个或以上风险辨识范围。
(2)风险辨识方法
1)问卷调查。事先准备好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源的信息。
2)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风险源。
3)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safetychecklist,SCL),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
4)故障树分析。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
5)事件树分析。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
(3)风险辨识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辨识应针对影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其损失程度的致险因素进行,一般按照人、设施设备(含货物或物料)、环境、管理四要素进行主要致险因素分析。
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2)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3)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4)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和完备性。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将风险辨识的结果按照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和(或)其量的大小、级别,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
(1)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
1)可能性指标分级标准。可能性统一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高、高、中等、低、极低。可能性判断标准表见表 1-1。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搜集生产经营单位近年来突发事件发生情况频次数据,并根据最新辨识到的主要致险因素,结合行业实践经验,进行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评价,并通过可能性判断标准,进行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评分。
2)后果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后果严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特别严重、严重、较严重、不严重。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取值见表 1-2。
(2)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按照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四级,分别是:重大、较大、一般、较小。
风险等级大小(D)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两个指标决定。D=LxC
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较小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按最高等级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取值区间见表 1-3。
(3)整体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宏观管理需要,结合历史风险管理经验,进行区域(领域)范围不同等级风险数量阈值设置区域(领域)范围内某一等级的风险数量处于阈值范围内,则认为区域(领域)整体风险等级达定级别。
3.风险管控措施
(1)技术控制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2)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
(3)管理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与奖惩。
(3)管理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与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