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图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详情解析

2024-12-05 03:27:54 阅读:401
内容摘要
风险点划分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点划分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2、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③不良环境;

④管理缺陷。

3、危险事故类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等。

4、危险源引发的后果: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危险源识别方法:

(1)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①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②故障模型分析法(FMEA);③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2)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3)复杂工艺危险源辨识:①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②类比法;③事故树分析法。

6、风险评价方法:

①风险矩阵分析法(LS);②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③风险成都分析法(MES);④危险指数分析法(RR)。

7、风险管控措施:

①工程技术;②安全管理;③人员培训;④个体防护;⑤应急处置。

8、安全风险四色图:

①红色:重大风险;

②橙色:较大风险;

③黄色:一般风险;

④蓝色:低风险。

9、安全风险告知卡内容:

①主要安全风险;②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③事故后果;④管控措施;⑤应急措施;⑥报告方式等。

隐患排查治理

1、基础管理类隐患:

①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③安全生产责任制;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⑤教育培训;⑥安全生产管理档案;⑦安全生产投入;⑧应急管理;⑩职业卫生基础管理;⑪相关方安全管理;⑫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生产现场类隐患:

①设备设施;②场所环境;③从业人员操作行为;④消防及应急设施;⑤供配电设施;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⑦辅助动力系统;⑧现场其他方面。

3、隐患排查方式:

①日常排查;②综合性排查;③专业性排查;④季节性排查;⑤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⑥事故类比排查;⑦复产复工前排查;⑧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4、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结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活动图片
 上一篇
GB 7231-2016《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下一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相关资讯
版权所有©2006-2024中科建安(北京)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www.zkj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许可证:京B2-20242178 ICP备案: 京ICP备2022020722号-2   SiteMap   W